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匈牙利的丹尼斯.蓋博還是一個研究電子顯微鏡的科研人員,是他最早提出影像的全息概念,并且同時研究出了利用全息技術來實現逼真攝影效果的攝影技術,下面盟云全息帶大家了解。
第一、全息技術的由來
它應用了光的干涉現象,物體被照射后發射的光波被蓋博利用條紋形式記錄下來,并應用一個可逆的過程將這些一一對應的光影特征提取出來。這就形成了一種表達非常完全的三維圖像。因為它能夠完完全全地記錄物體的光學特征,不僅僅是亮度,光波的振幅、和物體外形的明暗,位置差異分布等等,也都被同時記錄下來了,由于它的轉錄和表達是如此全面(理論上就該是百分之百的)所以人們就把它稱作全部信息提取技術,簡稱全息技術。
第二、最初的全息技術影像狀態
由于當時技術和硬件設備的限制,那時的蓋博,只能夠使用水銀燈來拍攝全息技術影像,但是水銀燈拍攝的全息影像的質量很差,而且這樣的攝影方式沒有辦法避免同軸衍射現象的干擾波,所以,大量科學家投入其中歷經十年也沒能獲得突破。不過,終究由于蓋博的發現在科技領域有著如此巨大的意義,所以蓋博在一九七一年被授予諾貝爾獎。
第三、離軸光的出現帶來新的轉機
雖然蓋博獲得了巨大的榮譽,但是全息技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也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應用進展,一直到一九六二年美國人雷斯與合作人阿帕特尼斯克利用而蓋博所研究的全息成果,結合了當時通信技術中剛剛開始興起的側視雷達技術,創造出了離軸光的全息技術,使全息技術從此跨越了同軸衍射波的干擾,顯像效果大大提高。離軸全息技術,應用的就是離軸光,離軸全息技術再現影像的階段其實是有三個衍射的分量在不同的空間位置來同時起作用的。雜波干擾的部分就這樣被有效剔除了。
第四、全息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彩虹全息術
彩虹全息術是一九六九年由本頓發明的,這種技術能夠讓全息圖像甚至在白紙燈光的環境下都能夠顯示出來,它的基本原理是把一個狹縫添加進一個計算好的位置,讓再現光穿過這樣的狹縫來提高其清晰程度。
反映到水平排列的人眼之時,放棄了垂直效果,而增強了水平效果,對光源的要求就沒那么高了。